《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时间:2018-07-09          来源:         【字体:    】         【繁体版】

最近在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用采访的形式,通过“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大的维度回顾了习近平七年的知青岁月,全文的语言生动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正是这种文风让人真切地跟着当年的知青、村民回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回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留下足迹的那些地方,感受总书记与广大群众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而也在这些故事中心灵收到洗礼和升华,并收获宝贵的人生财富。
华润集团的希望小镇的建设多选在落后的红色革命老区,虽然当今老区生活条件已经比当年习总书记下乡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工作的处理和建设与当年的情形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希望小镇建设者中的一员我们亲身感受了农村工作的不容易,也遇到各种各样困难,也明白扎根农业这个大行业,做好农村建设工作,与一线农民进行沟通交流更需要考虑方式方法,所以我们应该以当年习总书记上山下乡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为指导,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思想品德,努力让希望小镇建设工作成为乡村振兴计划的典范,为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奋斗。

学无止境 艰苦奋斗
“年龄最小、地方最苦、时间最长”是习近平总书记插队生涯的鲜明记忆,他不到16岁的年纪,从城市到农村,从相对好的生活条件到普遍艰苦环境,从基本没参加体力劳动到长年累月的干农活,还有“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要克服,但在这种艰苦条件下,他始终坚持苦读深思,经常挑灯夜读到凌晨,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这样学习和奋斗的精神态度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作为韶山华润希望小镇建设一线的成员,我要坚持学习习总书记的学习精神和态度,每天坚持读书,艰苦奋斗。尤其在开展产业帮扶过程中,对农业项目、养殖项目不够专业,就会从网上买各种专业的书籍进行学习,同时也请教我们的养殖专家,或去当地好的养殖合作社学习,也是通过不断学习,我丰富知识储量,积淀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才能结合当时实际情况,让基地产业帮扶工作做出更大的成效。

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
习总书记到了条件艰苦的梁家河,每天面对的是农村各类棘手的问题,他结合当地现实状况,好好思考把理论落到实际,才真正改变了当时面临的问题。七年的知青岁月让他在社会实践中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和甘苦,也让他能深入了解农民、了解农村、了解当时中国最底层最真实的一面,并在实践中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为人民办实事,也为后来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奠定了基础。多年后他回忆说,陕北七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
在小镇建设中我们多学多思,扎根农村工作,我们也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在来韶山华润希望小镇之前,我是深圳普通白领中的一员,虽然生于农村,但实际扎根农村又有很多的不足,我通过实际与当地村民沟通交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工作,在小镇红色历史文化内涵中,汲取力量,锻造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从房屋改造,到后期产业帮扶都始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帮扶目标的落地实

施。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习总书记在他的回忆录《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哪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这也是他不变的初心。
因此即便是从首都到了小山村,面临的四漫无边际光秃秃的黄土高坡,而他也能很快转变思想,融入当时农村环境中,他组织带领群众修道路、建沼气池、修淤地坝、办代销站、办铁业社,他始终坚持初心,并把这个初心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砥砺前行。
希望小镇事业是华润集团作为红色央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有幸成为韶山小镇建设者中的一员,因此我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无论在小镇建设前期还是产业帮扶的后期,都要时刻坚持为当地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切实解决当地居民的问题,并积极推动产业帮扶工作落地实施,努力把小镇建设得更美好。

 

韶山华润希望小镇 罗光楚

 
相关新闻: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华润慈善基金 京ICP备05045648号 技术支持:华润数科